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校
 法律风险清单及处置办法
  
 根据《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法治工作的意见》(教政法〔2020〕8号)《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依法治校示范校(高校)创建工作的通知》(教办政法〔2023〕53号)及学校章程有关规定,为健全学校法律风险防控体系,结合我校实际情况,特制定本清单及办法。
 一、法律风险清单
 根据学校的法治建设经验,学校日常可能涉及的法律风险类型包括行政事务风险、知识产权风险、肖像权名誉权风险、合同风险等,具体风险点如下:
 
  
   
    
     | 序号 |       核心法律风险类型 |        关注要点 | 
    
     |   1 | 行政事务风险 | 对学生的行为处分 | (1)相关行政事务处理程序合规性; (2)学生及教职工投诉、申诉回复流程的合法合规性。 | 
    
     | 招生及学籍学位授予 | 
    
     | 教师行为处分及职称评选 | 
    
     | 他人未经许可使用学校商标、名称及校徽 | 
    
     | 网络教学知识产权归属 | 
    
     | 名誉权侵权风险 | 
    
     |   2  | 合同管理风险 | 采购合同(如设备、物资、食品采购合同等) | (1)招投标流程合规性; (2)合同权利义务、费用及付款、违约责任等核心条款的约定; (3)合同审批、签署流程的合规性及风险控制效果等; (4)相关合同与法律法规的衔接; (5)发生合同纠纷时的处理机制等。 | 
    
     | 基建合同(如维修、建设合同等) | 
    
     | 招生合同 | 
    
     | 教职工劳动合同 | 
    
     |   3  | 肖像及名誉权风险 | 肖像权侵权风险 | 校内活动、校内教学及相关作品所涉及到的对他人肖像权使用的合法合规性,以及对他人名誉权侵权导致的纠纷及舆论处理等。 | 
    
     |   4  | 人身侵害风险 | 故意伤害 | (1)学校设备设施的安全性; (2)安防系统的完善; (3)发生人身侵害事件时的应急处理机制,包括对教职工人员的心理疏导等。 | 
    
     | 意外事故 | 
    
     | 自伤行为 | 
    
     |   5  | 刑事风险 | 个人职务犯罪 | (1)部分教职工或学生因缺乏法律意识实施犯罪的预防和处理; (2)学校对待刑事犯罪相关人员的惩罚措施,校内惩戒措施与法律规定的刑事责任妥善衔接等。 | 
    
     | 单位犯罪 | 
    
     |   6  | 涉外风险 | 涉外人员管理 | 对涉外人员相关事宜的管理及涉外信息的保密工作等。 | 
    
     | 保密管理 | 
   
  
  
  
 二、法律风险处置办法
 (一)行政事务风险
 1.加强学校学生事务管理规章制度的合法性建设。以上位法为根本依据,确保学生事务管理规章制度的法律效力,制定并完善学校相关规章制度,并做好规章制度公示工作,从源头上规避法律风险。
 2.探索建立校内规章制度合法性的审查机制。通过对校内管理相关规定的把关与审查,及时调整、修改甚至撤销不合理的规范,真正实现校内规范的合法性与适用性。
 3.建立健全学校学生权益保护机构,为学校法治管理提供组织保障。专门负责学生申诉申请受理、日常管理维权咨询、法律援助等工作。在法律风险酝酿的前期阶段及时有效介入,将纠纷解决于初始阶段,确保申诉权利实现的高效透明。
 (二)合同管理风险
 1.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的防范意识。通过开展法律知识定期培训、法律讲座、法律实务专题研讨等多种形式提高学校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,尽可能地规避合同中会出现的法律风险。
 2.规范合同格式文本,根据所涉及各类合同的具体特点,从合同类型上全面把握,以国家相关法律为依据,制定合同范本。推进合同文本标准化、完善化,并积极推行合同范本的广泛适用。
 3.建立有效的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监控制度,主要包括合同管理实施细则、合同审查会签制度、授权委托制度、合同专用章管理制度、合同台账制度、合同相对方主体资格审查制度及信用管理制度、合同档案管理制度等。
 4.加大学校合同管理执行和监管力度。通过制度的制约、惩罚来规范合同管理的各个细节,并通过严格的考核制度来保障合同管理制度实行的效果。
 (三)肖像及名誉权风险
 1.加强教职工法律风险意识,引导教职工将自己的言论控制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,防止侵害他人的名誉权。
 2.学校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,不随意公布相关人员信息,不侵犯相关人员的隐私,保护相关人员姓名权、名誉权、荣誉权等人格权不受侵犯。
 3.学校日常活动中,相关演出作品应当保证内容符合事实,不损害他人的名誉权、隐私权。且要确保得到肖像权人的授权许可,不侵犯他人肖像权。
 (四)人身侵害风险
 1.加强校园设施建设。进一步完善校舍、围墙、栏杆、教具、教学设施、厕所等公共设施的建设,防止学生翻墙、在操场开展体育活动和上厕所时发生因墙体倒塌、体育器材损坏等造成的意外事故。
 2.重视食品安全,严格监督学校食堂及校外餐饮经销商的食材安全,防止发生集体性食物中毒事件。
 3.健全应急处置机制。优化完善学校突发事件应急预案,提高应急管理水平。组织开展经常性、针对性实战演练,整合力量资源,强化联动响应,细化处置流程,确保一旦发生突发性校园安全事故相关部门和学校能够高效应对、妥善处置。
 4.选聘教职工过程中,充分背调,注意其是否患有不适合担任教职的疾病(如精神病、传染病等),是否曾因刑事犯罪或侵害他人身体受过法律追究。聘用专职门卫和保安员时的要求应更加严格,相关人员应配备相应的护卫器械。进一步规范保卫队伍日常教育和考核评价,加强有关法律知识和治安保卫业务、技能的培训。
 5.推进校园安防系统建设。积极推动新技术、新手段在校园安防建设领域的深度应用,建立健全校园安防预警平台,进一步规范紧急报警、入侵报警、视频监控、出入口控制和电子巡查等系统建设,提升校园安防系统水平。
 6.深入推进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,提高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,加强校园安全课程与资源建设,推动安全教育、法制教育、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。
 (五)刑事风险
 1.制定规章制度和建立相应的刑事犯罪防范机制,加强教职工及学生的心理疏导,加强对学校日常事务的监督,尽可能避免刑事法律风险。
 2.加强师生法制观念建设。防止出现教师教学过程的暴力行为、以及青少年学生的施暴行为。防止校园暴力事件升级为重大人身伤害性质的刑事犯罪,当事件发生时,视具体情节和危害程度给予纪律处分。
 3.加大学校职务犯罪的惩罚力度和准确度,加强学校财务部门监督及信息公开。全面预防、遏制职务犯罪,逐步建立健全法律制度,加强廉政文化建设,提升校内监督水平。
 (六)涉外风险
 1.加强制度建设。将保密工作与国际交流合作工作相结合,从“职能部门——二级学院——个人”,明确各类保密事项的归口管理责任人,签署保密责任书或承诺书。
 2.增强保密意识,加强国(境)外人才引进保密管理,加强国际合作项目保密管理。开展形式多样的保密宣传教育工作。除开展常规的保密宣传教育外,可采取专题讲座、专家授课等形式,针对因公出国(境)、人才引进、涉外项目开展等场景设计培训课程,加强保密教育。明确保密范围,知晓保密手段,知晓惩罚措施和问责制度,强化保密责任。